到目前為止,應該很明顯地認識到好的設計不僅僅是漂亮的設計。但並非所有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似乎都吸收了這一事實,而且很多時候,它們在有吸引力的顏色和圖像背後繼續提供令人困惑或不完整的用戶體驗。
最好的微互動是那些不被注意的,這表明了兩件事。
第一,設計非常好,使用者無需說明書或簡單解釋,就能第一時間了解其操作和用途。
更重要的是,這些微互動的同化期很短,因此它們立即開始為使用者體驗提供有用性,提高滿意度,從而提高對應用程式、網站、軟體或裝置的忠誠度和信任度。
顯示隱藏按鈕的選單微互動。作者:奧列格·弗羅洛夫
「革命」這個詞的分量可能會引起人們對錯誤事物的關注。最重要的是,微互動的革命性之處在於它們透過簡單性實現了高度的有效性。不是複雜的設計,第三次使用後開始疲倦的令人震驚的動畫,也不是最試圖從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的。
谷歌搜尋引擎中的「我會很幸運」選項和 Facebook 的開創性「豎起大拇指」是最著名的…也是最簡單的微互動。
微互動的最佳設計仍然基於不應改變的基本規則,因為它們必須建立在先前獲得的線上行為知識的基礎上。例如,符號
這種基於使用者預先已知的元素的微互動的演變甚至延伸到了物理體驗。當設計師Ken Kocienda為 Apple 準備 iPad 介面時,他尋求將自然手勢轉化為數位體驗。例如,關閉應用程式以返回裝置主螢幕的手勢與「嚼碎」一張紙非常相似:
「?我用這個詞來形容像夾子一樣在屏幕上移動手指的手勢,就好像你正在使用的應用程序是一張紙,你把它揉成一團扔進垃圾桶。
微互動可以應用於使用者所需的任何類型的動作,但總是從相同 台灣 Telegram 使用者列表 的起點開始:什麼是自然的,我們可以將哪些其他後天行為融入到體驗中,以將其學習階段減少到零?我不喜歡它或我不想要它:我做了一個紙團然後把它扔掉。微互動反映了我們在數位世界之前的行為方式,使過渡更加輕鬆。
產品設計負責人兼《微互動:細節設計》一書的作者Dan Safter描述了定義微互動時的四個階段:
觸發器或雷管:是觸發微互動的原因。
規則:它們決定微互動開始後會發生什麼事。
回饋或反應:微互動發送給使用者的回應。
循環和模式:循環決定微交互的長度,模式決定微交互是否重複或隨時間變化。
微交互的重要性
微互動原則:好的實踐在於細節
在設計微互動時,建議不要忽略一些關鍵或原則,以確保更自然地融入整體設計:
設計時考慮到使用者:在決定在何處以及如何包含微互動時,請務必從有關使用者、聯絡人或平台的資料開始。這些資訊對於創建微互動並使產品適應它們至關重要,而不是模仿不響應該體驗的特定需求的微互動。
提取有用數據:向用戶顯示信息,無需訪問應用程式或網站,節省在線精力。例如,來自搜尋引擎或機構入口網站的公司的電子郵件或電話號碼,或天氣應用程式中的城市溫度。
使用自然和人類語言:機器人文本讓許多用戶感到排斥,甚至幾個使用不當的單字也會造成極大的混亂。使用使用者熟悉的詞彙和簡單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