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度
不需要水晶球就知道透明度(再次)成為2017 年企業社會責任傳播的流行語之一。非財務事項的透明度是對社會負責的企業家精神的必要條件。
歐洲指令
由於歐洲指令的出台,該指令要求大型公共利益組織(如證券交易所、銀行和保險公司)在年度報告中包含非財務信息,這一主題受到了額外的關注。預計 2018 年生效的立法將對永續發展報告產生重大影響:綜合報告正日益成為常態。此外,該立法還將鼓勵沒有義務認真對待永續發展報告的組織。
溝通的機會與挑戰
同時,企業社會責任領域的領導者表明,溝通的機會和挑戰遠遠超出了永續發展報告的範疇。在利害關係人參與、永續產品和服務的營銷以及對永續發展政策的內部支持等領域也存在挑戰。
為了傳達永續產品、服務、雄心或業務流程——而不被指責為「洗綠」——複雜的溝通策略當然不是不必要的奢侈。我與您分享企業社會責任溝通中需要關注的 3 個趨勢以及有用的入門技巧。
商人與油漆滾筒綠色清洗
趨勢一:旅程而非目的地
這種見解正變得越來越廣泛:關於永續發展的 香港手機號碼 溝通本身並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一個創造變革、透明度、品牌知名度和(最終)利潤的過程。這意味著永續發展——就像有關永續發展的溝通一樣——日益成為開展業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將企業社會責任價值觀融入企業文化對於在內部和外部就永續發展進行令人信服的溝通至關重要。聯合利華 (Unilever)、瑪莎百貨 (Marks & Spencer) 和 O2 Telefonica等公司都是這種方法的典範。
報告過程的三個積極的副產品
這一發展與人們日益認識到創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過程至少與報告本身一樣重要有關。例如,參與環境資源管理公司企業責任報告調查的一百多家跨國公司發現了報告流程的三個積極副產品:
這可以改善與利害關係人(例如員工、客戶和公眾)的關係。尤其是在進行重要性分析時(例如在綜合報告的背景下),公司可以根據該領域主要參與者的期望來測試自己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