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体计量学的角度来

Description of your first forum.
Post Reply
Bappy11
Posts: 490
Joined: Sun Dec 22, 2024 9:29 am

从文体计量学的角度来

Post by Bappy11 »

除了在作者识别领域的经典应用领域外,近年来文体学研究越来越注重根据文本类型和体裁对文本进行分类。这主要是由于方法论的原因,因为体裁归属已被证明是确定作者身份的一个重要混杂因素。[1]此外,超个人风格因素的研究有时似乎与传统文学研究的问题更加兼容,在传统文学研究中,即使在驳斥了后结构主义理论对作者这一类别过分夸大的反对意见之后,对“真实性问题”的澄清仍有可能被视为研究史上的倒退。[2]

然而,相应的文体类型分类尝试表明,看,类型类别并不比作者类别更容易掌握。相反,虽然高频功能词作为作者信号的指标提供了相对坚实的基础,但对于构​​成某一体裁风格的因素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3]这种不明确性可能最终归因于这样一个事实:文学科学的体裁概念——与更从语言学角度理解的文本类型概念[4]不同——并不是完全由系统、甚至语言学和文体决定的,而是为文本的分类带来了许多不同的因素。正如传统文学研究中对体裁理论的广泛讨论所表明的那样,文学体裁很难被理解为统一的分类实体,[5] 而主要被引入讨论的准制度化的话语指南,以塑造文本生产者和接受者的期望。[6]在这种背景下,文学体裁概念有时在非常不同的系统层面上运作,[7]并且不仅由语言形式标准决定,还由主题、说话态度和人物形象决定。[8]

传统体裁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体裁的永恒约束力与制作的历史偶 阿根廷电报数据 然性之间的紧张关系:[9]文本制作者不仅可以参考一定的期望范围,还可以有意或无意地改变它,从而扩展或超越体裁的界限。属会发展并拥有一段历史,在此过程中,通常只有少数组成特征(即所谓的属优势特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然后形成相应属类别的原型核心,其边缘可能存在各种重叠和属混合。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