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通过利率间接影响需求,而财政政策则通过某些公共支出(如投资或公共行政部门的中间消费)或间接通过税收和转移发挥作用。货币政策可以快速制定,但其对经济的传导却很慢,通常需要18个月左右。相反,财政政策的自由裁量部分要经过缓慢的立法程序,但一旦作出决定,就能对需求产生更快的影响。自动稳定器,顾名思义,不需要决策:在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税收和转移支付会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政府决定向家庭发放支票(自由裁量政策),这些支票可以立即花掉,从而对需求产生迅速影响。相比之下,当欧洲央行(ECB)降低利率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显现。
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这些政策对公共债务的影响。货币政策通过利率直接影响债务积累,并通过该政策对活动和价格的影响间接影响债务积累。反过来,财政政策又直接影响基本预算平衡。与货币政策一样,它也通过影响活动和价格来影响公共债务的积累。
还必须注意的是,货币政策几乎总是一种影响整个经济的通用手段,而财政政策则更具针对性,影响特定部门或人口群体。在卫生危机期间,欧洲央行干预了短期公司债务证券市场,以疏通这一特定市场,但这只是例外,而不是常态。一般而言,欧洲央行通过基准利率采取行动,基准利率会影响所有贷款和借款利率,不加区分。
在国际资本流动性 白俄罗斯 WhatsApp 号码 较高的开放经济中,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告诉我们,货币政策会通过其外部传导渠道得到强化(欧洲央行意外降息导致欧元贬值)。同时,欧元区内汇率的固定性(在货币联盟框架内)强化了单个成员国实施的预算政策的效果。
这两项政策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可信度:如果市场认为货币宽松政策是可持续的,那么它的影响就更大,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政策利率下降,长期利率也会下降。就其本身而言,如果公共债务被认为是可持续的,那么财政政策对活动的影响会更大,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扩张不会被家庭储蓄率的提高所抵消(新李嘉图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