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否悲剧,近来,走神现象正在经历某种程度的恢复,首先是在心理学界,然后是媒体。将走神现象与创造力和远见联系起来的研究已在整个媒体领域引起报道,从《华尔街日报》(走神的好处)到《时尚杂志》(拖延症如何为你的职业生涯创造奇迹)。现在还为时过早,但走神现象已经显示出成为一种现象的迹象,由于商业和自助的重叠兴趣,走神现象被推到了流行文化的表面。这种转变的根源在于:走神现象并不是浪费注意力,而只是一种不同的关注方式。
这会不会是反对正念的开始?媒体报道似乎不太可能。在他们的报道中,走神并不是正念的替代品,而是正念的补充:“一种思维模式可能与另一种一样有益”,正如《 Fast Company》 所言。更好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对立的思维哲学会同时流行起来?我们既想集中注意力又想逃避现实,这说明了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探索走神现象的科学背景。
科学界对走神的兴趣始于白噪音的精神等价物。心理学家认为,他们进行测试时,看到了白噪音。奥克兰大学名誉心理学教授、《走神》一书作者迈克尔·科巴利斯说:“长期以来,大脑成像一直专注于研究当我们专注于特定任务时,大脑的哪些部位处于活跃状态,例如阅读文字、识别面孔或在精神上旋转视觉模式 。然后,人们观察到,在实验期间,大脑的广泛区域都处于活跃状态。”
研究人员意识到,之前被忽略的白噪音其实是有目的 饭团数据 的神经活动。“大脑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科尔巴利斯说。即使什么都没有发生,我们仍然会产生想法。我们的内部生活并不依赖于外部刺激。
2001 年,负责产生这些不由自主的想法的大脑区域被归类为“默认网络模式”。忘记左脑和右脑吧:如今神经科学的一大区别就是神秘的“默认网络”和热切、高度警觉的“注意力网络”,后者是大脑对外部刺激作出反应的部分。(如果你愿意的话,它们是大脑自己的大麻和咖啡因。)走神只是默认网络产生的许多自发想法中的一种,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它与默认网络的联系是研究它的原因。了解走神是了解大脑产生思想的能力的一种方式。
走神是一种自相矛盾的精神状态,就像睡眠一样,不可能通过有意识的努力进入。为了观察它,研究人员采取了两种主要策略:要么要求人们告诉他们什么时候走神了;要么让他们做点什么,然后打断他们,问他们是否集中注意力。(要求受试者做的练习包括阅读《战争与和平》、参加语言推理测试和听莫扎特。)一旦确认发生了“与任务无关的想法”(TUT),心理学家就可以检查神经影像,看看当时大脑里发生了什么。